1941年,玉泉鹽場職員天臺縣遇匪記
1941年春,日軍為切斷中國海上國際補給線,對東南沿海地區實施封鎖戰。4月中旬,寧紹戰役爆發。4月19日,為掠奪制造飛機的原料螢石并侵占浙東沿海鹽場,日軍在寧波象山縣石浦一帶登陸
……
抗戰時期,浙東玉泉鹽場鹽民工會成立前后
我國鹽業資源豐富,以產鹽、制鹽為生的鹽民人數眾多。隨著鹽業生產的不斷發展,鹽民隊伍不斷壯大,形成了一系列諸如鹽業幫會等非正式團體
……
民國時期玉泉鹽場鹽鹵的管理與利用
民間多用鹽鹵腌制食品,同時,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,從鹽鹵中可提取鉀鹽、鎂鹽和溴化物等
……
抗戰時期浙東地區的教育活動
以象山玉泉鹽場檔案為代表的浙東海洋鹽業檔案,不僅完整保存了大量關于鹽業活動、鹽民組織及鹽務政策相關原始文獻,作為地方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,各地鹽場還收發了大量關于教育活動的往來公文及活動方案
……
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食鹽官運
鹽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,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,鹽可以直接提取出用于化學武器、火藥制造的氯氣、芒硝等。因此,在抗戰時期,鹽成為日本大肆掠奪的四大主要原料之一
……
槍聲炮火下的浙東食鹽搶運
全面抗戰爆發后,浙東地區的一些重要鹽場相繼淪陷,使得后方食鹽供應量大減。1938年7月,國民政府財政部、浙江省政府聯合設立浙區戰時食鹽收運處,成為收購和運輸浙東食鹽的重要機關。1940年,鹽務總局籌議食鹽專賣辦法,在食鹽運輸方面“逐漸增加官運、減少商運,以期成為完全官運”。戰時食鹽官運、商運所占比重雖在不斷變化,但二者都對食鹽搶運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浙東地區的食鹽搶運,主要是從淪陷區購運食鹽,增加后方鹽源以及搶運和轉移戰事前線存鹽,避免落入敵手
……
[1]
[2]
[3]
[4]
下一頁
末頁
主管單位:國家檔案局 | 主辦單位:中國檔案報社 | 網站管理:中國檔案報社網絡工作部
版權所有:未經許可不得復制 京ICP備09076686號
黄片免费观看大全